温情时刻丨瞿杨生:火场外的温柔
图片
火场里的消防员老张有一双宽厚的手,指节如竹节般分明,掌心的老茧记录着无数次救援的痕迹。
这双手能轻易撑起坍塌的房梁,也能稳稳地托起啼哭的婴孩。
图片
初夏的清晨,训练场上他的身影总是第一个出现。
薄雾还未散尽的操场上,他的脚步声惊起了几只早起的麻雀。
队里的小伙子们都说,跟着张队长训练最有安全感。
他的声音如晨钟般清朗,每个指令都清清楚楚。
新来的队员动作不到位时,他会不厌其烦地示范,直到每个人都掌握要领。
图片
上周居民楼发生火情,我们赶到时浓烟已经弥漫到五楼。
初夏的热浪让消防服瞬间就被汗水浸透。
一位母亲焦急地指着窗口,说孩子还在里面。
老张立即带好装备冲了进去。
液压钳咬合金属的咯吱声与他的安慰话语在火场中形成奇妙的和鸣。
图片
当他抱着孩子从烟雾中走出来时,沾满汗水的脸上被烟灰画出了几道滑稽的纹路。
那个七八岁的男孩虽然受了惊吓,但安然无恙。
老张的头盔反光条在烈日下格外耀眼,自己的防护面罩却戴在了孩子脸上。这是火场里最常见的温柔。
当救护车载着孩子驶向医院时,老张摘下头盔深深喘了口气,被烟熏黑的脸上只有眼睛还亮着。
谁也没注意到,他悄悄抹了下眼角。
图片
这是火灾后的第三天清晨,我去医院送材料时,在住院部楼下的夹竹桃丛边看见了老张。
他正对着手机轻声说话:“爸爸这周末就回来……带你去吃今年第一口西瓜好不好?”
他的眼角泛起温柔的笑纹,手指无意识地捻着一片夹竹桃叶子。
队里的老王告诉我,老张有个四岁的女儿,最近正吵着要爸爸教她游泳。
图片
每周三下午,老张都会去福利院看望老人们。
他总带着当季的杨梅,一颗颗喂给牙口不好的老人。
修剪指甲时总要用手背先试温,生怕冰到老人。
有一次我看见他蹲在一位坐轮椅的老奶奶面前,正用湿毛巾轻轻擦拭老人额头的薄汗。
“我奶奶最怕热,”他笑着说,“以前夏天总要我给她扇扇子。”
离开福利院时已是日暮,老张把剩下的杨梅分给了门卫老李。
“明天该我值夜班了。”他抬头看了看开始聚拢的云层。
图片
这场雨终究在凌晨落下。
距离福利院探访不到36小时,我们接到报警时,雨幕把路灯都浇得模糊了。
被困在驾驶座的是一位年轻姑娘,意识有些模糊。
老张一边操作救援设备,一边温和地和姑娘说话:“再坚持一下,跟我说说冰镇绿豆汤该放多少糖。”
姑娘断断续续地回答,他就认真地听着,手上的动作又快又稳。
直到救护车驶离现场,我才注意到他的防火服后背已经结出了盐霜。
图片
今天早晨,我看见老张在食堂对着手机微笑。
屏幕上是一幅稚嫩的蜡笔画:
一个穿着橘红色战衣的大人站在西瓜地里,手里捧着一颗红色的爱心。画纸边角沾着些许西瓜汁渍,下方歪歪扭扭地写着“爸爸甜甜”。
警铃突然响起。
老张小心地把手机贴胸放好,轻轻拍了拍,转身奔向消防车。
窗外蝉鸣初起,细碎的阳光透过树叶在消防车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警铃声中,他奔向消防车的脚步坚定如常,只有制服内袋里微微凸起的手机轮廓,泄露了火场之外,那些不为人知的温柔。
(已载6月18日《德州晚报》)
图片
END
■作者:瞿杨生 ■编辑:王晓松
■责任编辑:陈广江 ■终审:张富涛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